为什么每年都要洗牙?看完这5个洁牙就懂了
近总听身边朋友说"洗牙后牙缝变大""牙齿变敏感",吓得很多人连每年一次的洁牙都犹豫了。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今天必须和大家洁牙那些事。
洗牙根本不是美白,别被名字骗了
次听说"洁牙"时,我也以为能让牙齿白几个色号。其实说法叫"龈上洁治",就是拿超声波小铲子清理平时刷牙刷不掉的牙结石。那些黏在牙龈边缘的黄褐色硬块,才是导致口臭和牙龈出血的元凶。
记得上个月陪闺蜜去洗牙,医生指着显示器说:"你看这颗牙,结石都把牙龈压出凹槽了。"洗完后虽然没变白,但闺蜜说刷牙再也没血丝了。所以别指望洗牙能替代冷光美白,它就是个"牙齿大扫除"。
关于洗牙的3个常见误解
1. 牙缝变大?其实是结石清掉后露出的本来面貌。就像常年戴戒指的手指,突然摘掉肯定觉得空荡荡的。
2. 伤害牙釉质?正规操作下,超声波头只在结石表面震动。我们门诊用的都是进口钝头器械,这些年从没遇到过因此损伤牙齿的。
3. 洗一次管终身?牙结石就像水垢,会不断沉积。建议抽烟喝茶的人每半年一次,普通人少每年一次。
这些情况必须尽早洗牙
早上刷牙总看到粉色泡沫?吃苹果留下血印子?别以为这是上火。去年有个28岁的设计师客户,总说工作忙没空洗牙,后来发展到吃东西都疼,检查发现已经轻度牙周炎了。
如果出现以下信号,建议尽快预约: - 牙龈经常红肿 - 口腔异味反复出现 - 牙齿根部有黄色硬块 - 牙龈退缩露出牙根
洗牙全过程实况记录
上周我亲自体验了次洗牙,整个过程大概40分钟: 1. 先做口腔检查,医生会用探针轻敲每颗牙 2. 超声波头"滋滋"震动,遇到敏感部位有点酸 3. 抛光用的薄荷味橡皮杯,像给牙齿做SPA 4. 后涂氟保护,味道像凝固的酸奶
特别提醒:洗牙前别涂口红!医生需要观察牙龈颜色。过程中有不适举手示意就行,好医生都会及时调整力度。
洗牙后的24小时指南
刚洗完牙那晚,我嘴馋吃了麻辣烫,结果疼得直抽气。后来护士长教我几个小技巧: - 当天别吃刺激性食物 - 用温水轻轻漱口 - 换成软毛牙刷 - 敏感的话可以含淡盐水
现在很多机构都有术后跟踪服务,如果两三天后还特别敏感,一定要及时反馈。
200块和800块的洗牙差在哪?
街边小诊所和正规医疗机构的主要区别: 1. 消毒流程(亲眼看到高温灭菌盒更放心) 2. 是否包含术前检查(拍片能发现隐藏问题) 3. 医生的手法熟练度(新手容易遗漏舌侧) 4. 抛光是否到位(粗糙表面更容易再沉积)
建议选择能一次性器械包的机构,我们门诊现在都用包装的灭菌器械,拆封时还能闻到环氧乙烷的味道。
这5类人尤其需要定期洁牙
根据这些年接触的客户情况,以下人群要特别注意: 1. 矫正牙齿的青少年(托槽周围易藏污纳垢) 2. 备孕期的女性(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炎) 3. 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(某些药物会导致口干) 4. 牙列不齐的上班族(拥挤处难清洁) 5. 吸烟人群(烟渍会加速结石形成)
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与其花大价钱买电动牙刷冲牙器,不如先把基础洁牙做好。就像脸上涂再贵面霜,不卸妆也白搭。下次见医生时记得问句:"我的牙结石是什么级别的?"你可能会被自己的口腔状况吓一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