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现代口腔主治医师施春霖:深耕牙科16年的守护者
在厦门现代口腔门诊部的候诊区,经常能看到一位戴着细框眼镜、动作利落的医生耐心解答患者疑问——他就是从业16年的口腔主治医师施春霖。这位毕业于天津大学口腔医学系的医师,用扎实的临床经验和与时俱进的诊疗技术,为数以千计的患者解决了牙齿矫正、种植修复等各类口腔问题。
从医学生到医师的沉淀之路
2007年从国内校毕业后,施春霖便扎根口腔临床一线。不同于部分医生频繁更换执业机构,他选择在厦门现代口腔门诊部持续深耕,这种稳定性不仅让患者更容易建立信任,也使他能更系统地跟踪病例的长期。16年间,他先后参与20余次口腔新材料新技术培训,从初的牙齿基础治疗,逐步扩展到种植牙、美学修复等复杂领域。
以全科思维解决牙齿问题
在施春霖医生的诊室里,很少听到生僻的术语。面对紧张的患者,他习惯用"房屋装修"比喻牙齿修复:"就像老房子要加固地基才能做软装,我们先要治疗牙周炎症,才能进行后续的美学修复。"这种接地气的沟通方式,源自他对口腔全科诊疗的深刻理解——无论是儿童牙齿矫正中的咬合调整,还是中老年人种植牙的骨量评估,都需要统筹考虑功能与美观的平衡。
技术亮点:精细化操作与个性化方案
有位二次修复的患者曾辗转多家机构,终在施医生这里获得满意。关键就在于他坚持的"量体裁衣"原则:不是简单套用标准化方案,而是根据患者牙弓形态、牙龈生物型等个体差异,在取模阶段就预留出0.2-0.3mm的调整空间。对于常见的牙齿矫正病例,他会结合数字化口扫数据,设计更适合人颌面特征的矫治力方向。
现代口腔的硬件加持
在厦门现代口腔门诊部配备的CBCT影像系统支持下,施医生能更清晰地评估种植牙区的神经血管走向。曾有骨量不足的患者,通过他的引导骨再生技术配合3D打印种植导板,终避免了传统植骨手术的创伤。门诊引进的德国瓷睿刻设备,也使他能在单颗牙美学修复中实现当天戴冠的治疗。
医患互信的水到渠成
令施医生印象深刻的是位退休教师,因多颗牙缺失导致发音含糊。经过系统性的咬合重建后,老人不仅能正常咀嚼,还重拾了朗诵爱好。"这种改变生活质量的成就感,是督促我持续精进的动力。"在他看来,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服务购买,而是基于认知的共同决策——这也解释了为何他的复诊患者占比常年保持在较。
工作日晚上七点半,当大部分诊所已结束营业,施春霖的诊室灯常常还亮着。对于这位将青春奉献给口腔事业的医师而言,患者满意的微笑,就是好的职业见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