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种植牙医生郝朝阳:10年专注微创种植,让缺牙重生更轻松
在太原看牙,不少人都听说过郝朝阳医生的名字。这位在小店区吴红瑞口腔诊所坐诊的种植,用10多年的时间默默耕耘,把"让老百姓种得起好牙"的变成了现实。从传统种植到微创技术,从单颗牙到全口重建,郝医生的诊室外总能看到患者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。
从医院到技术深耕的蜕变之路
郝朝阳医生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国内口腔医院。在那里工作的岁月里,他接触了大量复杂病例,也深刻体会到普通患者在种植牙面前的两难:既要考虑价格,又担心。正是这份经历,让他决心专攻微创种植技术。
"传统种植要切开牙龈、缝合伤口,很多患者光是听描述就打退堂鼓。"郝医生回忆道。为此他先后赴国内外进修,将毫米级的微创技术带回太原。现在通过3-4毫米的微小切口就能完成种植,出血量甚少于拔牙,这让许多老年患者和怕疼的年轻人终于敢迈进牙科诊室。
自体牙移植:把""变成宝贝的巧思
在郝医生的诊疗项目中,有个特别的技术常被患者津津乐道——自体牙移植。当患者有不得不拔除的牙齿时,他会仔细评估这颗牙是否适合"移植上岗"。"智齿移植到磨牙位置的成功,我们每年都要做几十例。"郝医生介绍说。这种利用自身天然牙的方法,既节省了种植体费用,又避免了异物感,特别受年轻患者欢迎。
去年有位大学生因外伤门牙折断,本来已经做好种植准备的她,在郝医生建议下尝试了自体牙再植术。半年后复查时,重新"上岗"的牙齿色泽自然,完全看不出移植痕迹。"比我想象中便宜了一半,关键是用自己的真牙吃饭感觉就是不一样。"患者的反馈让郝医生倍感欣慰。
全口重建:让无牙老人重拾咀嚼幸福
在红瑞口腔的二楼诊室,每周都有两三天专门留给全口种植的患者。这些大多五六十岁的叔叔阿姨们,往往带着满口假牙的痛苦记忆而来。"假牙戴了十几年,牙龈都磨出溃疡了。"65岁的张阿姨坦言。经过郝医生团队的All-on-4半口种植,她现在能吃苹果、啃排骨,女儿笑着说"妈妈饭量都变大了"。
针对这类无牙颌患者,郝朝阳医生有个朴实的工作原则:不做过度治疗。他会根据患者的骨条件、预算和饮食习惯,设计3-4种方案供选择。"有的老人其实只需要种4颗支架就能固定全口假牙,没必要做满8颗。"这种站在患者角度的真诚,让他在小店区积累了大量忠实患者。
设备与手艺的双重
走进吴红瑞口腔的种植手术室,能看到来自德国的卡瓦种植机和意大利的CT设备。但郝医生常说:"再好的设备也只是工具,关键看医生怎么用。"他办公室里厚厚的病例本记录着每个种植体的位置、角度、深度,甚患者的咬合习惯。这种近乎固执的细致,让他的种植体五年存活率达到98.7%。
现在,郝朝阳医生除了日常接诊,更多时间用在带教年轻医生上。"希望更多山西本地的牙医掌握规范种植技术,这样患者就不用跑外地求医了。"这个扎根太原十余年的牙医,正用他的方式,悄悄改变着山西人的看牙体验。
在小店区平阳路一带,常能看到拎着牙片慕名而来的患者。他们口中的"那个种牙的郝大夫",或许就是对这位执业医师编号120140105000201的医者好的称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