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君得健口腔主治医师凤英:23年专注松动牙与儿童牙科守护
走进天津君得健口腔门诊,总能看到一位医生被患者亲切地称呼为"老师"。她不是别人,正是从业23年的口腔主治医师凤英。从青涩的医学生到如今备受信赖的医师,医生用两万多天的临床坚守,诠释着什么叫做"用说话,用耐心做事"。
从零开始的坚守:一位牙医的23年
2001年刚毕业的凤英可能没想到,自己会把整个职业生涯都奉献给口腔健康事业。初在医院积累的8年全科经验,让她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;后来选择专注修复与儿童牙科领域,则是源于工作中发现这两类患者的特殊需求。"很多老人家拖着不敢治的松动牙,小朋友哭闹着不肯张嘴的乳牙问题,其实都有更温柔的解决方案。"医生说这话时,手里正调整着一副刚取模的义齿。
在君得健口腔坐诊的这些年,医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节奏:每周三固定为老年患者预留松动牙修复时间,周五下午则专门接待小患者。"分开预约能避免孩子哭闹影响老年患者,也能针对不同人群准备合适的诊疗方案。"这种细节处的考量,正是23年临床沉淀的体现。
松动牙修复:让老人重拾咀嚼的快乐
今年65岁的张阿姨是医生的老患者,上个月刚做完第3颗松动牙修复。"之前连芹菜都不敢咬,现在能嗑瓜子了!"她逢人就说。像张阿姨这样的病例,医生每年要处理上百例。
不同于简单的拔牙处理,医生更推崇"能保尽保"的理念:"很多松动牙通过夹板固定或特殊义齿设计是可以保留的,这对老人家的生活质量改善特别明显。"她办公室抽屉里珍藏着一叠发黄的照片,都是患者修复前后对比照,其中一张背面写着"终于能陪孙女吃苹果了"。
儿童牙科:温柔守护每颗乳牙
上周三早晨,5岁的圆圆紧紧攥着妈妈衣角躲在诊室门口。半小时后,这个刚才还哭鼻子的小姑娘举着乳牙收纳盒蹦蹦跳跳出来,逢人就炫耀:"奶奶拔牙一点都不痛!"这样的场景在医生的诊室每周都在上演。
"儿童补牙和乳牙拔除关键的是消除恐惧。"医生有自己的"秘密"——会变魔术的牙椅灯、卡通图案的牙科镜,还有永远装满贴纸的白大褂口袋。"与其说是技术活,不如说是心理活。"她笑着说。很多从小在她这里看牙的孩子,现在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找"奶奶"。
全冠与义齿:为笑容注入新生
52岁的去年因为车祸缺失了门牙,半年不敢参加同学聚会。经过医生设计的全冠修复,现在的他常常开玩笑说"比原来的牙还整齐"。"修复体不是冷冰冰的假牙,应该是身体的自然延伸。"医生常对年轻医生强调这点。
在固定义齿和义齿的选择上,医生有套实用哲学:"就像买鞋要试穿,修复体更要考虑日常使用场景。"她会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、社交需求,甚唱歌跳舞等爱好,这些看似无关的细节往往决定着修复方案的。
23年如一日的温度医疗
采访快结束时,护士提醒下位患者已经等候多时。医生整理器械准备接诊,临走前指着墙上泛黄的锦旗说:"这都是患者送的,比什么职称都珍贵。"锦旗上"妙手仁心"四个字,或许就是对这位23年坚守临床的牙医好的注解。
在天津君得健口腔,凤英医生依然保持着她特有的工作节奏:每天提早半小时到岗检查设备,午休时抽空回访老年患者,下班前总要消毒好所有儿童诊疗用具。这份坚持,让"老师"三个字成为了很多天津家庭口腔健康的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