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昌口腔医院魏伯青医生怎么样?10年牙科主治医师亲诊经验
说起看牙这件事,很多朋友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:躺在牙椅上紧张得手心冒汗,听着器械的声音心里直打鼓。在许昌,有位被患者亲切称为"魏大夫"的口腔医生——许昌口腔医院主治医师魏伯青,用他10多年的临床经验,帮不少人化解了这份看牙的焦虑。
初次见到魏医生的患者常会注意到两个细节:他白大褂左上口袋别着三支不同颜色的笔,诊室里永远摆着几盆绿植。老患者都知道,这背后是他对工作的较真——不同病例用不同颜色记录,绿植则是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。
一、从医学生到牙科多面手
2009年从郑州大学口腔毕业后,魏伯青就扎根在了临床一线。不同于部分医生会选择专攻某个细分领域,他选择了发展的道路。牙体病、牙髓病、根尖周炎这些常见但又不容轻视的口腔问题,成了他每天打交道多的"老对手"。
"牙齿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",这是魏医生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在河南腔进修期间,他特别注重综合诊疗思维的培养。有次接诊一位长期牙疼的中年患者,通过系统检查发现是咬合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,终通过综合治疗解决了困扰患者多年的问题。
二、十年问诊台前的变与不变
在许昌口腔医院的诊室里,魏医生的日历本总是写得密密麻麻,但有两个习惯10年未变:每个初诊患者少留出20分钟问诊时间,每台治疗后必然亲自讲解注意事项。护士站的姑娘们调侃说,魏医生讲解牙齿保健的耐心程度,堪比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洗手。
这10年间变化的则是他的技术装备。从初的常规器械到现在的显微根管治疗设备,魏医生笑称自己像"口腔界的科技产品体验官"。但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:新技术要为治疗服务,不能为了用设备而用设备。有位做根管治疗的老先生记得特别清楚,魏医生用老式器械配合熟练手法,30分钟解决了问题,比某些诊所鼓吹的"治疗"更实惠。
三、患者眼中的"三心医生"
在候诊区随机问几位等待的患者,提到魏医生时出现频率高的三个词是:细心、耐心、让人安心。一位带孩子看牙的妈妈说:"魏大夫给孩子看牙时会蹲下来平视交流,治疗前连口镜的温度都会注意。"
年轻患者小张分享了一次补牙经历:"本来紧张得要命,魏医生发现我攥着扶手,就暂停操作聊起我喜欢的足球队,等放松下来才继续治疗,那种被尊重的感觉特别好。"
背景速览:
- ► 郑州大学口腔医学毕业
- ► 河南腔进修经历
- ► 10余年牙体牙髓病临床经验
- ► 擅长各类牙体缺损、牙髓炎、根尖周炎
四、诊疗之外的坚持
不在诊室的时候,魏医生有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:每周参加科室病例讨论,每月更新自己的医疗笔记。办公室的书架上,十几本笔记本按年份排列,里面贴满了典型病例的照片和诊疗心得。有次年轻医生好奇地问记这些有什么用,他想了想说:"每个患者的牙齿都是独特的,记录下这些细节,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就能多一分把握。"
现在魏伯青医生依然保持着每天提前30分钟到院的习惯,他说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复盘前的病例,或者安安静静准备当天的工作。就像他常对患者说的:"牙齿治疗是门手艺活,急不得,也马虎不得。"
在许昌口腔医院的走廊上,经常能看到魏医生送患者到电梯口的背影。有老患者开玩笑说,魏大夫这习惯保持了十年,比他补的牙寿命都长。或许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坚持,让这位牙科医生在10年间,成了许多许昌人看牙时的选择。
对魏伯青医生来说,每一次治疗都是新的开始。当问起他接下来的目标时,这位牙科医生笑了笑:"很简单,争取让每个来看牙的人,下次来是因为定期检查,而不是因为牙又疼了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