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台种植牙医生苏丽华怎么样?30年老医师全口重建经验分享
在烟台牙科诊所里,总能看到一位头发微卷、说话带着胶东口音的医生耐心地为患者调整牙椅角度——她就是乐齿口腔的苏丽华医生。从1990年代初手持牙科探针的年轻姑娘,到如今两鬓泛白的医师,三十多年的光阴都刻在了那些被的笑容里。
一、三十年专注一件事:把牙看好
苏医生常开玩笑说自己是"老派牙医",不用电脑绘图的时候,依然习惯先在纸上画出牙齿解剖图。这种细致来自早年在医院的训练,当时没有现在这些进口材料,补牙用的银汞合金要亲手调拌,正是这些扎实的基本功,让她在后来的种植牙手术中总能把握牙槽骨状态。
"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种牙就是往骨头里拧颗螺丝。"苏医生边说边比划,"其实就像盖房子,地基打不好,再贵的种植体也白搭。"每周四上午她雷打不动要看牙周炎患者,这些"地基修复"工作往往不赚钱,却是她坚持了三十年的仪式感。
二、治疗不是口号
去年有位从龙口来的大姨,拖着十年没治的烂牙根,见面句话就是:"大夫我怕疼。"苏医生没急着上器械,而是拿出手机相册:"您看这位大姐,拔牙时听着郭德纲相声就完事了。"后来大姨不仅做了种植牙,还带着老伴一起来做了全口修复。
在乐齿口腔的玻璃柜里,整齐码放着不同型号的麻醉针头,细的堪比头发丝。"打麻药疼不疼,关键在手法快慢。"苏医生演示时手腕轻轻一抖,针尖已经抵住牙龈,"就像蚊子叮一下的功夫。"这种对细节的把控,来自她每年参加的各种种植实操培训,近刚去上海学了动态导航种植技术。
三、牙齿也要讲" teamwork"
苏医生的诊台上永远放着三副眼镜:普通老花镜、放大镜和显微眼镜。做前牙美学修复时,她会像绣花一样调整瓷贴面的透光度;遇到复杂全口重建病例,又变身项目总监,协调正畸医生、技工制定分阶段方案。
"很多人以为种完牙就万事大吉,其实后续维护才是马拉松。"她总在患者临走时塞张小卡片,上面手写着复诊日期和维护要点。有次为找合适的咬合垫材料,她连夜了三个城市的供应商,这种较真劲儿让年轻同事直呼"苏老师您该退休了",她却笑着指指候诊区:"等这些老伙计们都装上好牙再说。"
如今在烟台莱山区,不少家庭三代人都是苏医生的患者。从乳牙滞留到老年镶牙,从钢丝矫正到隐适美,时代在变,不变的是治疗室里那盏始终亮着的无影灯,和那句带着海蛎子味的:"咱慢慢来,把牙整踏实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