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口腔科:家长必知的5个牙齿护理关键点
孩子从小有一口健康的牙齿,不仅关乎咀嚼和发音,更影响面部发育和自信心。很多家长觉得乳牙坏了没关系,反正会换牙,这种想法可能让孩子错过佳治疗时机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口腔护理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细节。
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刷牙
通常宝宝6个月左右会长出颗牙,这时就该用指套牙刷或纱布蘸温水清洁。等到2岁半乳牙长齐,就要培养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。选牙刷要注意:刷头不能超过2颗牙的宽度,刷毛要柔软,手柄要方便抓握。牙膏用量也有讲究——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,3-6岁用豌豆大小,而且要选含氟量符合标准的儿童牙膏。
这些喂养习惯正在伤害牙齿
含着奶瓶睡觉、频繁夜奶、长期吃糊状食物,是导致"奶瓶龋"的三大元凶。有位3岁患儿门牙全部发黑,就是因为每晚含着果汁奶瓶入睡。建议1岁后逐渐戒夜奶,改用杯子喝水,辅食要及时过渡到固体食物锻炼咀嚼能力。另外,两餐之间吃零食要控制频率,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。
窝沟封闭比补牙更重要
6岁左右长出的恒磨牙(六龄齿),咬合面有深沟容易藏食物残渣。我们做过统计,未做窝沟封闭的孩子,这颗牙的龋坏率高出3倍。这个处理就像给牙齿穿上防护衣,全过程10分钟,孩子基本没有不适感。建议在牙齿完全萌出后1年内进行,还能报销部分费用。
矫正牙齿不能只看年龄
地包天、龅牙等问题其实在乳牙期就能发现。比如4岁出现下巴前突,可能是骨性反颌,需要尽早干预。而单纯的牙列不齐,一般等到换牙后再矫正。现在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早期矫治器,像式扩弓器、隐形牙套等,比传统金属牙套舒适度高很多。
看牙医应该像体检一样定期
很多家长都是孩子喊牙疼才来就诊,这时往往已经需要根管治疗了。我们建议每3-6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,医生能发现家长看不到的邻面龋、牙龈炎等问题。对于特别紧张的孩子,可以先来做"牙齿观光",熟悉环境后再治疗。记住,定期涂氟和口腔检查的花费,远远低于后期治疗的费用。
孩子的牙齿健康需要家长、医生和孩子三方共同维护。从今天开始,给孩子建立专属口腔档案,记录每次检查情况和治疗建议。如果你对某个具体问题拿不准,可以拍下孩子牙齿的照片,儿童牙医。保护好这些小白牙,就是给孩子未来的健康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