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是什么?这些症状提醒你可能已经中招了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时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常见口腔疾病,35岁以上人群中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"牙齿"。
牙周病的三个危险信号
1. 刷牙出血别不当回事 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如果连续两周出现刷牙出血、吮吸出血的情况,说明牙龈已经处于炎症状态。早期可能只是牙龈炎,不及时处理就会发展成牙周炎。
2. 口臭反复发作要警惕 牙周袋内的细菌会分解食物残渣,产生带有硫化物气味的物质。这种口臭即使用漱口水也只能暂时掩盖,根源问题仍在持续恶化。
3. 牙齿松动绝非自然现象 很多人误以为年纪大了牙齿松动是正常的,实际上这是牙槽骨被的表现。当发现牙齿位移、咬合无力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牙周病中晚期。
为什么牙周病会悄悄找?
牙菌斑是罪魁祸首。1毫克牙菌斑含有上亿细菌,它们分泌的会持续刺激牙龈。如果每天刷牙时没有清除,24小时内就会重新形成,72小时就能钙化成牙结石。
此外,吸烟者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的3-6倍。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减少牙龈供血,掩盖早期出血症状。糖尿病患者、孕妇等激素变化人群也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。
四个阶段看清牙周病发展
牙龈炎阶段:仅牙龈边缘红肿,探诊出血,此时牙槽骨未受,清洁后可以完全。
轻度牙周炎:形成3-4mm牙周袋,X光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1/3,可能出现口臭和牙龈退缩。
中度牙周炎:牙周袋深度达4-6mm,牙齿轻微松动,冷热敏感,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/2。
重度牙周炎:牙周袋超过6mm,牙齿明显移位甚脱落,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2/3,可能需要拔牙。
治疗牙周病要避开这些误区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这其实是清除结石后暴露了原本被掩盖的牙龈萎缩。不及时洗牙,牙缝会因骨头吸收变得更大。
"治疗一次就能好"——牙周病需要定期维护,就像高血压需要持续用药一样。一般建议每3-6个月复查一次。
"没有症状就不用治"——牙周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疼痛,等出现剧烈疼痛时,往往已经造成不可逆的骨质。
日常预防的五个关键点
1. 使用巴氏刷牙法,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,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 2. 牙线比漱口水更重要,能清除80%的邻面菌斑 3. 吸烟人群建议每年洁牙2次,同时观察舌侧牙石 4. 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血糖,血糖每升高1mmol/L,牙周炎风险增加15% 5. 备孕女性建议提前做牙周检查,避免妊娠期牙龈瘤
记住:牙龈出血就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做牙周检查,越早干预,越能保住你的天然牙齿。下次刷牙时多花两分钟关注牙龈健康,可能就是为几十年后的自己省下一笔种植牙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