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预防保健指南:日常做到这几点,牙齿健康少烦恼
很多人总等到牙疼得睡不着觉,才想起来去看牙医。其实,口腔问题就像小火苗,提前扑灭比火烧眉毛再救容易得多。今天就来怎么从日常生活入手,把蛀牙、牙龈出血这些麻烦事挡在门外。
刷牙不是走过场,细节决定成败
早晚刷牙这个道理谁都懂,但很多人刷了二十多年牙还是没刷对。牙刷斜着45度对准牙龈沟,短距离水平颤动五六下,再往下拂刷——这个经典的巴氏刷牙法,能清理掉牙缝里80%的残渣。别像锯木头似的大力横刷,时间久了牙齿根部会被刷出凹槽。
电动牙刷确实省力,但手动牙刷用对方法同样有效。关键是每次刷满3分钟,别让牙膏泡沫一冒出来就急着漱口。牙膏选含氟的就行,那些美白的、的特殊功效,不如老老实实把牙菌斑刷干净。
牙线不是装饰品,要用在刀刃上
牙刷再也够不着牙缝深处,那些卡住的肉丝菜叶就是细菌的食堂。牙线不是只有塞牙了才用,每天睡前花两分钟,像给每颗牙"系鞋带"一样上下刮擦牙缝两侧。出血也不用怕,坚持一周后牙龈结实了自然就不出血了。
觉得传统牙线麻烦?试试牙线棒或者冲牙器。特别注意后槽牙位置,很多人这里早出现邻面龋,就是因为长期清洁不到位。
漱口水不能代替刷牙,但能锦上添花
吃完火锅烧烤急着出门,用漱口水救急没问题,但别指望它能溶解已经形成的牙菌斑。选择不含酒精的漱口水更温和,特别是戴牙套或者牙龈敏感的人。记住,漱口永远排在刷牙和用牙线之后,是清洁的后一步。
定期检查比突击治疗更省钱
哪怕再认真刷牙,每年也该去机构做一次清洁。洗牙不是美容项目,而是把堆积的牙结石连根拔除。很多人洗完牙发现牙齿"变长了",其实是原本被牙结石撑肿的牙龈回到了正常位置。
家长尤其要注意:孩子三岁起就该建立口腔档案,六龄齿萌出后及时做窝沟封闭,这笔小投入能省下将来补牙的费用。
吃出来的好牙齿
奶茶可乐这些含糖饮料少碰,不是怕发胖,而是糖分遇到口腔细菌会产酸腐蚀牙釉质。实在想喝,用吸管直接送到喉咙,减少牙齿接触。多吃需要咀嚼的苹果、胡萝卜等脆硬食物,能辅助清洁牙齿表面。
喝完酸奶记得清水漱口,里面的乳酸菌对肠道好,但对牙釉质可不友好。爱喝红酒咖啡的人,平时可以多吃奶酪,其中的酪蛋白能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膜。
这些信号是牙齿在求救
刷牙出血不是"上火",而是牙龈炎的早期信号;牙齿突然怕冷怕热,可能是牙本质暴露;口腔异味挥之不去,得查查有没有龋洞或者牙周病。别等牙神经发炎疼到撞墙才就医,那时候治疗费用和痛苦都翻倍。
记住,口腔健康不是突击工程,而是每天花十分钟的细心养护。现在开始改变习惯,七十岁还能用自己的牙齿啃苹果,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