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是什么?你需要了解的
很多人对牙周治疗感到陌生,甚误以为“牙龈出血只是上火”。实际上,牙周病是成年人牙齿脱落的头号原因。如果你刷牙时经常出血、牙龈红肿,或者感觉牙齿变长、松动,可能已经需要牙周治疗了。这篇文章将用直白的语言告诉你:什么时候该做牙周治疗?治疗过程痛不痛?如何预防复发?
为什么你的牙龈总出血?别再把问题推给“上火”
早上刷牙时牙刷上有血迹,啃苹果时留下红印子——这些常见的现象其实是牙龈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的,而发炎的牙龈会变得暗红、肿胀。罪魁祸首是牙齿表面的牙菌斑,它们像一层黏糊糊的细菌膜,长期不清除就会硬化成牙结石,刺激牙龈发炎。如果继续忽视,炎症会向深处发展,牙齿周围的骨头,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。
牙周治疗的黄金期:越早干预越好
牙周病分为三个阶段:牙龈炎、轻度牙周炎和中重度牙周炎。在牙龈炎阶段(仅牙龈出血红肿),通过洗牙和正确刷牙就能逆转。一旦发展到牙周炎,牙龈下面的牙结石就需要更深层的清洁——龈下刮治。很多人因为害怕“刮治会痛”拖延治疗,其实现在普遍采用超声波配合手工器械,加上表面麻醉,过程并不难受。真正痛苦的是拖到晚期,可能需要手术甚拔牙。
牙周治疗全流程:原来这样做
标准的牙周治疗分四步走:步是检查,用探针测量牙龈 pockets(口袋)的深度;第二步基础治疗,包括洗牙和龈下刮治;第三步可能需局部用药或激光辅助;后是定期维护。全程通常需要2-4次就诊,病例间隔时间更短。治疗后牙齿可能暂时敏感,这是正常现象,一般1-2周会缓解。有个冷知识:治疗后的牙齿可能感觉“变长了”,其实是因为消肿后牙龈回到正常位置,露出了原本被红肿掩盖的牙根。
治疗后如何护理?记住这3个关键点
牙周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,维护比治疗更重要。首先,必须学会“巴氏刷牙法”(牙刷斜45度朝向牙龈),并配合牙线清理牙缝;其次,吸烟人群要特别注意,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加速骨吸收;后,每3-6个月要做一次维护。有个简单自测方法:如果治疗后3个月牙龈再次出血,说明口腔清洁不到位,需要复查。
关于牙周治疗的常见误区
误区一: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——牙缝本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,清除后反而能阻止病情恶化。误区二:“治疗一次就能”——牙周病像高血压一样需要长期管理。误区三:“年轻人不会得牙周病”——临床发现20多岁患者并不少见,尤其是长期戴矫正器清洁不到位的人群。危险的误区是相信“偏方漱口水能治好”,任何药物都只能辅助,机械清除菌斑才是根本。
现在行动还不晚:给你的牙齿多20年寿命
据统计,规范治疗的牙周病患者,牙齿保留时间平均延长10-15年。比起种牙或镶牙的高成本和不适感,早期牙周治疗是性价比高的选择。如果你已经超过30岁从未检查过牙周状况,或者家人有牙齿早失的情况,建议尽快做一次评估。健康的牙齿不是没有问题的牙齿,而是问题被及时解决的牙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