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疼难忍?可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!这些症状要警惕
半夜被牙痛惊醒,喝口冰水像触电——如果你经历过这种折磨,很可能遇上了牙体牙髓病。作为口腔常见的问题之一,很多人对它却一知半解。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,这颗"小火山"是怎么爆发的,又该如何科学应对。
牙齿里的"神经房"发炎了
把牙齿竖着切开,会看到外层是珐琅质(牙釉质),中间像象牙色的部分是牙本质,里面藏着牙髓——这个充满血管和神经的"小房间"一旦发炎,就会引发剧烈疼痛。当蛀牙、裂纹或外伤了牙齿外层保护,细菌就会长驱直入攻击牙髓,这时身体启动防御机制:充血、渗出、压力升高,就像锅快时"呜呜"鸣笛,牙齿就用疼痛发出警报。
三大典型信号别忽视
1. 自发痛:没有刺激时突然发作,尤其是晚上躺下更明显,因为卧位会让牙髓压力更大
2. 冷热敏感:喝凉水像被扎,含热水似火烧,刺激消失后疼痛仍持续十多秒
3. 咬合痛:吃饭时不敢用力,好像牙齿变"高"了,时连轻轻叩击都疼
有些患者拖到后期反而"不疼了",这可不是好转——可能是牙髓坏死,但感染仍在向牙根外扩散,这时牙龈可能出现脓包。
治疗不是"一抽了之"
网传"杀神经会让牙齿变脆",其实规范的根管治疗要复杂得多:先通过X光确定感染范围,在状态下清理坏死组织,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器械疏通根管,后用生物相容性材料三维充填。现代技术还能在显微镜下处理更细微的侧支根管,可达90%以上。
治疗后医生通常会建议做冠修复,就像给危房加钢结构支架。别心疼这点钱——未经保护的牙齿可能在某天咬硬物时突然劈裂,那时就只能拔除了。
这些护牙误区你中招了吗?
× 牙不疼就不用检查(浅龋到深龋可能完全没感觉)
× 止痛药能问题(掩盖症状会延误治疗)
× 根管治疗必须跑三五趟(现在部分病例可一次完成)
× 孕妇不能看牙(孕中期是期,急性炎症反而更危险)
防患未然划算
预防牙体牙髓病,记住这组数字:
2——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满两分钟
1——每年一次洁牙+检查
0——零蔗糖做不到,但减少饼干、奶茶等"隐形糖"摄入
特别提醒爱吃夜宵的朋友:睡前刷牙后别再进食,否则口腔细菌会开整夜狂欢派对。已经做过治疗的朋友,记得每半年复查一次,就像汽车保养一样重要。
牙痛不是病?疼起来真要命!下次遇到牙齿,别急着找偏方,及时求助牙医才是正道。毕竟原装牙齿用着顺手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