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不可忽视!早期症状自查与科学防治指南
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咬出红色痕迹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常见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5%以上,但主动就医率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沉默的口腔健康。
什么是牙周病?
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(牙龈、牙槽骨等)的慢性炎症。就像房子的地基被侵蚀,初期可能只是牙龈红肿出血,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临床上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两个阶段,前者可逆,后者可能造成损伤。
五个危险信号要警惕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这是早期的警示
2. 持续性口臭:细菌代谢产物会产生特殊异味
3. 牙龈颜色变深:从粉红变为暗红或紫红色
4. 牙齿变长: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
5. 咀嚼无力:牙周组织影响咬合功能
哪些人容易得牙周病?
吸烟人群患病风险高出3倍;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;孕妇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炎症;长期服用某些药物(如抗抑郁药)也会影响牙龈健康。值得注意的是,牙菌斑是罪魁祸首,哪怕每天刷牙,如果方法不对仍可能残留40%的牙菌斑。
三步自检小方法
对着镜子观察:健康牙龈应呈淡粉色,质地坚韧。用干净手指轻压牙龈,不应有疼痛或出血。用牙线通过牙缝时,顺畅通过且无出血为正常。若发现异常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
科学防治这样做
日常护理要掌握"三个2"原则:每天刷牙2次,每次2分钟,每2年洗牙1次。推荐使用小头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清洁)。牙线使用比冲牙器更重要,能清除80%的牙缝菌斑。
对于已出现症状的患者,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(洗牙)和龈下刮治。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牙周手术,现代激光治疗创伤更小、更快。但要注意,网传的"牙龈""盐水漱口治牙周病"等方法并无科学依据。
治疗常见误区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其实是清除结石后暴露出原有的牙缝;"牙齿不疼不用治"——牙周病早期往往感;"用药牙膏能"——再好的牙膏也不能替代治疗。建议每6-12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。
牙周健康和全身疾病的关系
研究显示,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1.5倍,与糖尿病互相影响,孕妇可能增加早产几率。口腔细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,维护牙周健康就是在保护整体健康。
特别提醒
正在备孕的女性建议提前做牙周检查;糖尿病患者更要注腔护理;种植牙患者若伴有牙周炎,会显著升高。记住:治疗永远不晚,但越早干预越好,花费越少。
如果发现上述任何症状,建议到具备牙周专科的医疗机构就诊。早期规范治疗可以阻止疾病发展,保住天然牙齿才是好的修复方案。健康的口腔,从重视牙周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