龋齿填充到底要不要做?看完这份指南再决定
近收到不少朋友的,说发现自己有蛀牙,医生建议做龋齿填充,但心里总是犹豫不决——毕竟听到电钻声就紧张,又怕被过度治疗。其实,龋齿填充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,也不是所有蛀牙都要立刻处理。今天我们就来客观说说,什么情况下真的需要补牙,什么情况其实可以再观察。
什么是龋齿填充?
简单来说,龋齿填充就是大家常说的“补牙”。当牙齿表面被细菌腐蚀形成蛀洞,医生会清除腐烂部分,再用树脂、玻璃等材料把缺损部位填平,牙齿形状和功能。这种方法能有效阻止蛀牙蔓延,避免伤及牙神经。
这些情况的蛀牙建议尽早填充
如果牙齿已经出现明显黑线或黑洞,吃冷热食物时敏感酸痛,甚日常刷牙都会疼痛,说明蛀牙可能已经较深。此时如果不处理,细菌会继续向内侵蚀,可能引发牙髓炎,到时就需要做根管治疗了。另外,位于牙齿邻面、牙缝等不易清洁的位置的蛀牙,也建议尽早修补,因为这些位置容易藏匿食物残渣,蛀牙扩散速度更快。
这些情况其实可以不急着补
并不是所有蛀牙都必须马上处理。比如只有轻微表面着色、没有形成实质缺损的早期脱矿,可以通过加强清洁、使用含氟牙膏来控制。如果蛀牙仅局限在釉质表层,没有敏感症状,且患者口腔卫生习惯良好,有时医生也会建议定期观察,并非一定立即填充。
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补牙?
可靠的方式是拍一张X光片。肉眼看不到的邻面蛀牙、隐匿性龋坏,在X光下会显示为深色阴影。结合临床检查,医生能判断蛀牙的深度和范围,给出是否需要填充的建议。千万不要等到牙痛难忍才去检查——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。
现在补牙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?
很多人对补牙的印象还停留在“磨牙声恐怖、银汞合金难看”的阶段。如今常用的树脂材料不仅颜色接近真牙,粘接技术也大幅进步,磨牙量减少,痛苦感降低。一次规范的填充治疗通常30-40分钟就能完成,不影响正常进食和工作。
补牙后如何延长使用寿命?
树脂填充剂一般能使用5-8年,但具体寿命和个人保养密切相关。建议避免啃咬食物(如冰块、骨头),定期检查填充体边缘是否密合。每年洗牙一次,及时发现潜在问题。重要的是保持良好刷牙习惯,配合牙线清洁邻面,防止二次蛀牙。
写在后
是否做龋齿填充,应基于牙齿的实际状况而非焦虑情绪。找正规口腔机构做检查,听取建议才是明智之举。早期干预痛苦小、成本低,拖延治疗反而可能让简单问题复杂化。保护好天然牙,远比任何修复都更有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