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牙周病不治危害大?早期发现可以避免牙齿脱落
刷牙时牙龈出血、吃东西牙齿酸软、口气越来越重……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,牙周病初期症状隐蔽,但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导致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今天就带您了解这个口腔"隐形"的。
一、牙龈红肿出血≠上火,可能是牙周病前兆
很多人发现牙龈出血,反应是"近吃太辣上火了"。事实上,健康的牙龈在正常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当菌斑中的细菌刺激牙龈,引发炎症反应,就会导致牙龈充血肿胀、质地变脆,轻微摩擦就会出血,这正是牙龈炎(牙周病初期)的典型表现。
临床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87%,但主动就医者不足20%。若此时通过洁牙清除牙结石,配合正确刷牙方法,炎症是可逆的。但若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演变成性更大的牙周炎。
二、牙周炎发展的三个阶段
1. 早期阶段:牙龈与牙齿之间形成3-4mm的牙周袋,牙槽骨开始轻微吸收。患者可能感觉到牙龈发痒、口腔异味加重,但牙齿外观尚无明显变化。
2. 中期阶段:牙周袋深度超过5mm,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/3。牙齿出现冷热敏感、咀嚼无力,部分患者会发现牙齿变长(实际是牙龈退缩导致牙根暴露)。
3. 晚期阶段: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/2,牙齿明显松动移位。此时即便保留患牙,其功能也大幅衰退,多数需要拔除后修复。
三、哪些人容易得牙周病?
除了口腔清洁不到位这一主要诱因外,以下人群风险更高:长期吸烟者(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影响牙龈供血)、孕妇(激素变化加重炎症反应)、糖尿病患者(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)、有家族遗传史者(某些基因型更易发生牙周)。此外,长期精神紧张、熬夜等也会降低免疫力,加速病情进展。

四、简单三步自测牙周健康
观察法:对照镜子查看牙龈颜色,健康牙龈呈粉红色,边缘紧贴牙面。若牙龈暗红、边缘肿胀如波浪形,需警惕。
探针法:用干净牙签轻划牙龈沟,出血即为异常。
牙齿动度测试:用食指轻摇牙齿,正常牙齿仅有生理性动度(约0.2mm),若晃动明显需及时就诊。
五、科学防治记住四个关键点
1. 清洁升级:改用小头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(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震颤)。牙线需每日使用,冲牙器可辅助清洁牙缝。
2. 定期维护:每6-12个月进行一次洁治,已有牙周炎者需遵医嘱接受刮治或根面平整治疗。
3. 及时止损:对已松动的牙齿,通过牙周夹板固定或引导性组织再生术,仍有希望保留。
4. 全身管理:控制血糖、戒烟、维生素C摄入,这些措施能显著改善治疗。
六、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
Q:洗牙会损伤牙齿吗?
正规超声波洁牙不会损伤牙釉质,术后短暂敏感是牙结石清除后的正常反应,一般1-2周自行缓解。
Q:牙周治疗需要几次?
轻度病例可能1-2次即可,中重度往往需要分象限进行4次基础治疗,者还需配合手术。
Q:治疗后牙齿松动更明显?
这是炎症消退后牙龈肿胀减退的暂时现象,随着牙周组织重建,多数牙齿会重新稳固。
记住:牙周病治疗的黄金原则是早发现、早干预。从今天开始认真观察自己的牙龈状态,别让"老掉牙"提前找上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