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预防保健:每天5分钟,轻松远离牙齿问题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有些人到了六七十岁还能吃硬花生,而有些人三十出头就开始牙疼、牙龈出血?其实,牙齿的健康不在于你有多少钱做治疗,而在于日常的口腔预防保健做得好不好。今天,我们就来如何用简单的方法保护牙齿,让你少跑医院,少花冤枉钱。
刷牙不是越用力越好
很多人以为刷牙越用力越干净,结果把牙龈刷出了"凹槽"。正确的刷牙方法是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轻轻颤动,每次刷2-3颗牙,持续2分钟。记住要用软毛牙刷,硬毛牙刷反而会损伤牙釉质。电动牙刷是个不错的选择,但也不要过度依赖,手动牙刷用对了同样有效。
牙膏选择也有讲究。6岁以下儿童要用无氟牙膏,大人则可以选择含氟量在0.1%左右的牙膏。美白牙膏不宜长期使用,容易损伤牙釉质。牙齿敏感的人可以选择含硝酸钾的牙膏,但好先牙医。
牙线用得好,牙医见得少
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的60%-70%的区域,牙齿之间的缝隙要靠牙线。很多人觉得用牙线麻烦,其实掌握方法后,每天花2分钟就能完成。取约45厘米长的牙线,缠绕在两手中指上,用拇指和食指控制,轻轻滑入牙缝,不要用力往下压,避免伤到牙龈。
如果牙线用起来实在不顺手,可以试试牙线棒或者冲牙器。特别是戴牙套的人,冲牙器能更好地清理托槽周围的残渣。但要注意,冲牙器不能完全替代牙线,它们各有所长。
漱口水不是的
很多人以为用漱口水就可以不刷牙,这是大错特错。漱口水只能起到辅助作用,不能去除牙菌斑。而且含酒精的漱口水长期使用会导致口腔干燥,反而容易滋生细菌。建议选择不含酒精的漱口水,每周使用2-3次即可。
如果是牙龈出血,可以用温盐水漱口,但不要长期使用,以免口腔菌群平衡。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牙龈持续出血超过一周,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,要及时就医。
饮食习惯决定牙齿寿命
你可能不知道,吃糖的频率比吃糖的量更伤牙。每次吃糖,口腔都会产生20分钟左右的酸性环境,如果吃好几次糖,牙齿就长时间处于被腐蚀状态。建议甜食集中在餐后吃,吃完及时漱口。
碳酸饮料、果汁也要尽量少喝,它们的酸性会直接腐蚀牙釉质。如果实在想喝,可以用吸管,减少与牙齿接触。喝完不要立即刷牙,少等30分钟,否则会刷掉被酸软化的牙釉质。
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,如苹果、胡萝卜,可以清洁牙齿表面。乳制品中的钙和磷有助于牙齿再矿化。坚果类食物则能刺激唾液分泌,帮助中和口腔酸性环境。
定期检查比治疗更重要
很多人都是牙疼了才去看医生,这时往往已经晚了。建议每6-12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,发现问题早处理。洗牙也不要忽视,每年1-2次洁牙能有效预防牙周病。
对于儿童,3岁起就应该定期看牙医。窝沟封闭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手段,一般在6-7岁做恒磨牙,11-13岁做第二恒磨牙。成年人如果有智齿问题,也要及时处理,不要等到发炎才后悔。
小习惯养成大健康
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也会影响牙齿健康。比如不要用牙齿开瓶盖、咬线头,这样容易导致牙齿隐裂。晚上磨牙的人可以佩戴咬合垫。运动时好戴上护齿套,防止外伤。
吸烟不仅会让牙齿变黄,还会增加牙周病和口腔癌的风险。咖啡、茶等饮品容易导致牙齿着色,可以适当控制,或者喝完后及时漱口。
后提醒大家,牙齿问题往往是日积月累的,预防胜于治疗。从现在开始重视口腔保健,几十年后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。记住,好的牙齿不是天生的,而是养出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