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根管治疗到底是怎么做的?从手术过程解析疼痛与
“牙疼不是病,疼起来要人命”这句话很多人都深有体会。当蛀牙发展到伤及牙神经时,根管治疗就成了挽救牙齿的后手段。但很多人一听到要“杀神经”就吓得腿软,今天我们就从根管治疗的真实操作过程入手,揭开它的神秘面纱。
根管治疗步:打开牙齿通道
医生会先用高速手机(就是牙科钻头)在牙齿咬合面开个小口子,这个步骤听起来吓人,其实打了麻药后基本没感觉。开髓的目的就像开井盖,是为了找到被感染的牙髓腔。有些患者担心钻牙会疼,现在采用的麻醉技术能阻断痛觉传导,连注射时的刺痛感都比十年前减轻了许多。
碰到特殊情况的牙齿,比如钙化根管,医生还会配合显微镜操作。上周有位患者老李的磨牙根管就细得像头发丝,后用时下流行的超声根管仪配合显微镜才清理干净,这种设备在正规医疗机构已经成了标配。

清理环节:比头发丝还细的操作
找到根管口后,医生会用比绣花针还细的锉刀一点点清理坏死组织。这个步骤就像疏通堵塞的下水道,要把感染物质去除。现在多数医院采用机用镍钛锉代替传统手工锉,旋转时能自动调节力度,避免器械折断在根管里——这种七八年前常见的事故现在已经很少发生了。
清理过程中要反复冲洗,常用的次氯酸钠溶液能溶解有机残留。有些诊所有配备激光杀菌设备,不过临床数据显示,传统冲洗方法配合足够的冲洗时间,并不比激光差,患者不必盲目追求高价项目。

填充阶段:给牙齿装上“防盗门”
清理干净的根管就像新装修的管道,需要严密封填防止二次感染。目前主流的是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,把加热软化的牙胶紧密填入根管。有患者担心填充物有毒,其实现代牙胶尖都是经过生物相容性认证的,和人体组织能和平共处。
前几天接诊的张女士就比较特殊,她的根尖孔太大,医生用了生物陶瓷材料配合牙胶填充。这种新材料能诱导骨质再生,不过对操作要求较高,不是所有诊所都能开展。

后续修复:治疗还没结束
很多患者以为填充完就万事大吉,其实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就像被掏空的树,需要戴冠保护。后牙推荐全瓷冠,前牙可以考虑美观性更好的铸瓷冠。有人问“能不能不做牙冠”,去年有组数据很说明问题:未做冠保护的根管治疗牙,五年内折裂率高达45%。
现在3D打印技术应用在牙冠制作上,从取模到戴牙快两小时就能完成。不过要提醒大家,刚做完根管治疗的牙齿会有几天胀痛感,这是正常的术后反应,吃三天药基本就能缓解。

关于根管治疗的五个
1. 治疗过程在麻醉下进行,全程疼痛感比补牙还轻
2. 单根牙30-40分钟能完成,磨牙可能需要分次治疗
3. 在90%以上,失败多因未按时戴冠
4. 可报销部分费用,前牙治疗约800-1500元
5. 技术成熟的医生操作,不会导致脸肿或嘴唇麻木
后提醒大家,发现蛀牙要早处理。等到需要根管治疗时,花费的时间和都是补牙的好几倍。现在的牙科治疗已经不像老一辈记忆中的那么可怕,找个好医生,配合治疗,保住原生牙比什么种植牙都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