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外科常见问题解答:你需要了解的
提到口腔外科,很多人反应是“拔牙”,但其实它的范围远不止于此。从智齿发炎到颌面创伤,从种植牙到切除,口腔外科医生的工作涉及许多我们日常可能忽略的细节。今天,我们就来口腔外科那些事,帮你消除误解,更科学地对待口腔健康。
1. 什么时候需要看口腔外科?
许多人认为只有牙疼才需要看牙医,但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直接挂口腔外科:智齿反复发炎、颌面部外伤、口腔内不明肿块、张口困难或关节弹响、的牙龈脓肿等。尤其是智齿问题,不少人拖到脸肿才就医,反而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时间。
举个例子,28岁的林先生因为右下智齿偶尔隐痛没在意,结果半年后发展为间隙感染,连吞咽都困难。口腔外科医生发现他的智齿横着长,已经顶坏了邻牙,后不得不拔除两颗牙并配合抗感染治疗。这类情况完全可以更早干预。
2. 拔牙真的那么可怕吗?
现代口腔外科的微创技术早已传统认知。对于复杂阻生智齿,现在多采用超声骨刀或微创拔牙器械,能切割、减少骨损伤。术前拍CT评估神经位置,术中配合镇静技术,多数人反馈“比想象中轻松”。
术后也有讲究:咬棉球30分钟止血、24小时内不漱口、避免剧烈运动、前三天冰敷等。有人担心“拔牙瘦脸”,其实除非是骨骼改动,单纯拔牙并不会改变脸型。
3. 种植牙是口腔外科做的吗?
是的!种植牙需要外科医生先在牙槽骨植入种植体,这属于口腔外科范畴。很多人误以为“种牙只是装假牙”,其实骨量不足时可能还需植骨手术。目前种植体存活率超95%,但前提是选择正规机构,且患者本身没有全身疾病(如未控制的糖尿病)。
要注意的是,种植牙并非一劳永逸。和真牙一样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,否则同样会患“种植体周围炎”。临床上见过有人花几万种牙后从不护理,结果五年后种植体松动脱落,非常可惜。
4. 颌面外伤怎么办?
骑车摔伤、运动撞击导致牙齿折断或脱落时,记住三个关键:一是找回脱落的牙齿,捏住牙冠(勿碰牙根),用牛奶或生理盐水浸泡;二是黄金30分钟内就诊,再植更高;三是有颌骨骨折可能时,切勿自行按压,尽快固定后送医。
去年有位高中生打篮球门牙被撞飞,家长将断牙包在纸巾里带来,结果牙周膜干涸坏死,无法再植。其实如果能妥善保存,这类本可以避免。
5. 关于手术的那些疑虑
• 麻醉吗?口腔局麻量很小,除非对特定药物过敏,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。全麻则由麻醉师监护。
• 要住院吗?90%的口腔外科手术(如拔牙、小囊肿切除)可门诊完成,但涉及大范围或正颌手术等需住院观察。
• 会留疤吗?口内切口通常隐形,面部手术则会尽量沿自然纹理设计切口。
6. 日常如何预防口腔问题?
除了早晚刷牙、使用牙线,建议每年洗牙1-2次,及时处理龋齿。吸烟人群要警惕口腔白斑(癌前病变),长期嚼槟榔者更需定期筛查。对于孩子,7岁前建议做一次正畸评估,早期干预可能避免日后手术。
口腔外科不是洪水猛兽,它更像是口腔健康的“守门人”。有疑问时,及时医生远比搜索碎片信息可靠。记住:今天的忽视,可能就是明天手术台上的复杂病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