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不容忽视!这些早期信号可能是牙齿在求救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常被忽略的小细节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预警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"隐形",牙周病在我国成年人中发病率高达70%,但超过60%的患者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什么是牙周病?为什么会找?
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,就像房子的地基被慢慢掏空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,细菌会逐渐牙龈、牙槽骨等支撑结构。每天草率刷牙、从不使用牙线、吸烟、熬夜或患有糖尿病的人群,更容易成为牙周病的"目标"。
四个阶段自测:你的牙周健康吗?
1. 牙龈炎阶段:刷牙出血、口臭、牙龈发红肿胀,此时炎症仅停留在牙龈表层。
2. 早期牙周炎:出现牙周袋,牙龈开始萎缩,可能伴随冷热敏感。
3. 中期牙周炎:牙齿松动度增加,咀嚼无力,牙缝逐渐变大。
4. 晚期牙周炎:牙齿移位甚脱落,牙根暴露明显,此时治疗难度大幅增加。
牙周病的五大认知误区
误区一:"牙龈出血是上火,喝凉茶就行"——长期出血是炎症表现,与"上火"无关。
误区二:"牙齿不疼就不用管"——牙周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疼痛。
误区三: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洗牙只是清除已有的牙结石,暴露出原本被掩盖的问题。
误区四:"年纪大了就该掉牙"——牙齿脱落主因是牙周病,与年龄无必然。
误区五:"治疗一次就能"——牙周病需要长期维护治疗。
科学防治牙周病的三个关键
1. 基础护理:每天刷牙2次+使用牙线,每年1-2次洁牙。
2. 治疗:龈下刮治、根面平整等治疗可有效控制炎症。
3. 日常监测:定期拍摄牙片检查牙槽骨状况,糖尿病患者更需加强口腔检查。
特别注意:这些情况要立即就医
当出现持续性口臭、牙龈自发性出血、牙齿明显松动、牙龈脓肿等情况时,提示疾病已进入活跃期,需要牙周治疗。孕妇、糖尿病患者、正畸患者等特殊人群更要提高警惕。
守护牙周健康的实用建议
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;戒烟限酒控制血糖;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;使用冲牙器辅助清洁。记住:牙齿就像树木,健康的牙周组织就是肥沃的土壤,越早干预,越能保住你的天然牙齿。
如果发现上述任何症状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口腔科就诊。早期治疗不仅更好,还能节省大量时间和治疗费用。你的每一颗牙齿都值得认真对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