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牙前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:医生解答常见疑惑
早上刷牙时发现智齿隐隐作痛,照镜子看到牙齿歪斜拥挤,很多人都会突然意识到:该拔牙了。但面对牙科诊室的灯光和器械声,不少患者心里直打鼓——拔牙到底痛不痛?会不会影响吃饭?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,这个常见却让人紧张的小手术。
什么情况下非拔不可?
不是所有问题牙都需要拔除。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牙:智齿反复发炎肿胀、蛀牙已伤及牙根、牙齿畸形影响咬合、正畸需要腾出空间等。特别是阻生智齿,就像埋在牙龈里的"定时炸弹",长期不处理可能顶坏邻牙。上周就有个28岁的小伙子,因为怕疼拖着不拔,结果导致前面大牙根部被顶出个大洞。
拔牙全过程实况解说
别被影视剧里的夸张画面吓到,现代拔牙早就不像你想的那样。先会拍个牙片定位,医生根据牙齿位置打麻药(细针注射会有短暂刺痛)。等牙龈麻木后,用器械轻柔松动牙齿,后用钳子稳稳取出。整个过程中明显的可能是器械的轻微压力感,但不会有难以忍受的疼痛。从消毒到缝合,常规单颗牙大概20分钟就能完成。
打麻药到底安不?
这是门诊被问多的问题。目前使用的局部麻醉剂都经过严格临床验证,正常用量下不会影响大脑或神经。就像眼科手术也会滴麻药一样,医生会根据体重、年龄控制剂量。需要注意的是如实告知过敏史,极少数人对某些麻醉成分过敏,这时医生会换其他类型麻药。
拔牙后护理5个关键点
咬住棉球40分钟不是随便说说——这个动作能形成保护血凝块;24小时内别漱口吐口水,避免"负压"把凝血块冲走;前两天吃温凉的粥、鸡蛋羹,千万别用吸管;如果缝了线,7天左右复查拆线;肿胀高峰期在术后48小时,冰敷能明显缓解。记住这些要点,期能少受很多罪。
这些传言可别当真
"拔智齿能瘦脸"是大误区,脸型由颌骨决定;"上午拔牙出血少"也没有科学依据,全天都能操作;还有人担心"拔牙会伤记忆",其实智齿与脑部相隔甚远。倒是要提醒女性朋友,期间凝血功能稍差,除非紧急情况好避开那几天。
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高血压患者需提前控压到范围;糖尿病患者要选血糖较稳定时段;服用抗凝药物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。孕期4-6个月相对期可以处理急性发炎的牙齿,但常规拔牙建议产后进行。这些情况都需要提前与医生充分沟通。
什么时候必须立即就医?
虽然并发症概率不到3%,但如果出现持续出血超过8小时、剧烈疼痛服药不缓解、面部肿胀持续加重、发烧超过38℃等情况,要立即医生。去年有个,患者自己用偏方止血导致感染,后来住院治疗了一周。记住:的事交给的人处理靠谱。
说到底,拔牙就像拆掉一座危房,虽然过程有点忐忑,但长远来看是为了口腔健康着想。现在舒适化牙科发展很快,很多机构还音乐放松、芳香疗法等辅助手段。如果你正面临拔牙选择,建议先做个详细检查,和医生讨论适合的方案。毕竟,每个人的牙齿都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