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矫正要趁早?这5个误区很多人还在信
近总有人在后台问:"25岁还能做牙齿矫正吗?""矫正后牙齿会松动吗?"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编辑,今天就用接地气的大白话,把牙齿矫正那点事说清楚。
误区一:年龄大了不能矫正
很多人以为矫正牙齿是青少年的。其实牙齿的原理是靠牙槽骨改建,只要牙周健康,60岁都能做。我们接触的中,30-45岁上班族占比超40%,有人戴着隐形牙套谈项目,完全不影响职场形象。
误区二:矫正必须拔牙
听到拔牙就吓退一半人。实际上是否拔牙要看口腔空间:牙列拥挤超过8mm的才可能需要拔牙,现在更多采用片切或扩弓技术。上周有个患者,通过3D模拟发现只需把智齿后移5mm,就避免了拔牙。
矫正器怎么选?看这3点
1. 金属托槽:性价比,适合学生党,但复查频繁 2. 陶瓷半隐形:近距离才看得见,适合职场新人 3. 隐形牙套:开会见客户无压力,价格高出2-3倍
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:爱吃咖喱的别选透明牙套,染色后像含着姜片。
矫正后护理5个冷知识
• 正畸蜡不是智商税,磨嘴时捏一小块能救命 • 冲牙器比牙线更管用,尤其适合带钢牙的 • 别以为隐形牙套能偷懒,每天戴不够22小时等于白做 • 矫正期间别啃苹果,切块吃能省5000元托槽修补费 • 保持器少要戴2年,有人30多岁还在夜间佩戴
这些情况建议尽早矫正
如果你有这些情况,别犹豫: - 睡觉常年口呼吸 - 下巴后缩像"没下巴" - 吃东西总用一侧咀嚼 - 门牙间能塞进一枚硬币 - 笑露牙龈超过3mm
后提醒:正规机构都会先拍CT再出方案,一上来就让交钱的要警惕。牙齿矫正不是简单的排齐牙齿,的正畸医生会综合考虑咬合关系、面型比例,这些才是影响的关键因素。
(本文提及技术均来自《口腔正畸学》教材,数据处理,诊疗因人而异,具体方案需面诊确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