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套怎么选?这5个关键点帮你避开矫正弯路
近牙套的朋友越来越多,有人纠结金属牙套太难看,有人担心隐形牙套慢。作为经历过三次矫正的过来人,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牙套那些事儿。
一、先搞明白:你到底需不需要戴牙套?
不是所有牙齿不齐都要矫正。吃饭塞牙、刷牙出血这些日常困扰,可能调整下就能解决。但如果是地包天、深覆合这种影响咬合的情况,建议尽早干预。有个简单自测方法:用舌头舔舔牙齿,如果明显感觉前后错位超过3毫米,或者门牙中缝歪斜超过2毫米,就该考虑矫正了。
二、4种主流牙套优缺点对比
1. 金属托槽:矫正力度大,适合复杂病例,价格通常1万左右。不过吃饭容易挂食物残渣,每个月都要复诊调紧。
2. 陶瓷托槽:远看不太明显,价格比金属贵30%,但托槽比金属的厚,初期异物感更强。
3. 舌侧矫正:完全隐形,但费用要3万起,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,说话容易大舌头。
4. 隐形牙套:吃饭能摘戴,适合自律性强的人。国产牌子1.5-2万,进口的3万上下,每天必须戴够22小时才有效。
三、选牙套容易踩的3个坑
坑①只看价格:某宝上几百块的"DIY矫正器"千万别碰,有位患者用了半年导致牙根吸收,修复费用比正规矫正还贵。
坑②盲目追求快:宣称"三个月快速矫正"的要警惕,牙齿每月距离只有1毫米,太快会损伤牙槽骨。
坑③忽略保持器:拆牙套才是矫正的开始!不好好戴保持器,两年内八成会反弹。
四、矫正期间必知的护理细节
刚戴牙套前三天,建议备好正畸蜡(黏在托槽上防磨嘴),喝粥吃软面条过渡。牙刷换成小头的正畸专用款,冲牙器比牙线更方便清洁托槽缝隙。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:戴金属牙套尽量别啃苹果,容易把托槽硌掉。
五、过来人的实用建议
学生党可以考虑寒暑假开始戴,适应期在家更方便;职场人士选隐形牙套的话,多备两副放办公室;如果本身有牙周炎,一定要先治疗再矫正。后提醒:找少做过500例同类的医生,别被网红诊所的装修迷惑。
牙齿矫正就像装修房子,前期多花时间选对方案,后期才能少走弯路。关于牙套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