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定期洁牙?看完这篇你就全懂了
前几天跟朋友聚餐,聊到口腔护理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刷牙很重要,但提到洁牙,不少人却皱起眉头:"我每天都认真刷牙,干嘛还要花钱洗牙?"作为一名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10年的编辑,今天就用实在的大白话,说说这个被低估的口腔护理项目。
你的牙刷根本斗不过牙结石
先做个简单的小测试:用舌尖舔舔牙齿内侧,如果感觉到粗糙的小颗粒,或者照镜子发现牙龈边缘有黄褐色沉积物,这就是牙结石在跟你打招呼了。这些顽固分子就像水泥一样牢牢粘在牙齿上,普通刷牙根本奈何不了它们。更扎心的是,就算你用电动牙刷配上巴氏刷牙法,也只能清洁到70%的牙面,那些隐蔽的牙缝和牙龈沟,早就成了细菌的"避难所"。
洁牙可不是简单的"洗刷刷"
很多人以为洁牙就是用水枪冲牙齿,其实正规的洁牙流程比想象中精细得多。医生会先用超声波震松大块牙结石,接着用小钩子手工清理牙龈下3mm内的顽固沉积,后还会用橡皮杯抛光,让牙面光滑得连咖啡渍都难以附着。整个过程就像给牙齿做深度SPA,那种刮掉陈年老垢的清爽感,试过的人都会上瘾。
牙龈出血别急着怪牙刷
我表妹有次哭着打电话问我:"为什么每次刷牙都满嘴血?是不是该换软毛牙刷了?"结果带她去洁牙后,牙龈出血问题一周内就消失了。很残酷:当牙结石长期刺激牙龈,就会引发炎症导致出血,这时候再温柔的刷牙都治标不治本。每年1-2次洁牙,相当于给牙龈做体检,花小钱防大病。
关于洁牙的三大谣言该破了
谣言1:"洗牙会把牙缝洗大"
牙缝变大是因为清除了原本填满缝隙的牙结石,这就像拆掉违建后院子显大了,纯属视觉误差。
谣言2:"洗牙损伤牙釉质"
规范操作的洁牙仪器只会接触牙结石,医生调校的超声波功率连鸡蛋壳都震不破,何况是人牙。
谣言3:"洗完牙齿会敏感"
短暂敏感是因为原本被牙结石包裹的牙根突然暴露,就像冬天突然脱掉棉袄会打哆嗦,1-2周就能适应。
这些人尤其需要立刻预约洁牙
如果你符合以下任意一条,建议尽快去机构检查:
• 早晨口腔常有味
• 牙面上能看到明显的黄色沉积物
• 吃冷热食物时突然"倒牙"
• 长期吸烟/喝浓茶/爱喝咖啡
• 戴牙套超过半年没清洁
选洁牙机构记住这三点
现在满大街都是几十块的洁牙团购,但贪便宜可能吃大亏。靠谱的机构必须满足:
1. 使用包装灭菌器械
2. 操作前必须做口腔检查
3. 洁牙时长不少于30分钟
记住,真正的洁牙后医生会教你用牙线,而不是推销各种附加项目。
写了这么多,其实就想说:洁牙就像汽车的定期保养,短期看是消费,长期算投资。毕竟种颗牙够洗几十年牙了,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。下次见到朋友牙缝里的菜叶,别只会尴尬提醒,把这篇文章转给他可能更贴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