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牙齿治疗指南:家长必知的7个关键问题
今年体检报告上又出现"龋齿"两个字?幼儿园老师提醒孩子牙上有黑点?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和从业10年的口腔健康传播者,我特别理解家长们面对儿童牙齿问题时的焦虑。今天就让我们抛开晦涩的医学术语,用直白的语言那些牙医希望每位家长都知道的事。
▌先记住三个关键时间点:
- 颗乳牙萌出时(约6个月)就该开始清洁
- 3岁前完成次牙科检查
- 6岁左右长出颗恒磨牙要重点保护
一、乳牙坏了到底要不要治疗?
"反正要换牙"可能是危险的误解。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发育,的乳牙炎症会导致恒牙畸形。临床数据显示,乳牙龋坏的孩子,恒牙患龋概率高出3倍。建议发现黑点或裂纹就及时就诊,浅龋一次补牙就能解决,拖延可能发展成需要根管治疗的情况。
二、儿童补牙和有什么不同?
儿童牙医会使用专门的小型器械,操作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。现在主流采用玻璃或树脂材料,有些诊所还彩虹色充填材料让孩子自主选择。特别要提醒的是,部分基层医院仍在使用银汞合金,虽然牢固但美观度较差,家长可以主动询问材料选择。
三、治疗时孩子哭闹怎么办?
恐惧往往源于未知。建议提前通过绘本、动画片让孩子了解看牙过程,比如《鳄鱼怕怕牙医怕怕》就是的启蒙读物。正规机构都会采用"告知-演示-操作"三步法:先用口镜让孩子看看自己的牙齿,再演示仪器会发出什么声音,后才开始治疗。对于特别敏感的孩子,4岁以上可以考虑使用镇静。
四、这些症状出现就要立即就医
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,建议48小时内就诊:
- 夜间持续性牙痛
- 牙龈肿胀或出现脓包
- 牙齿明显松动(非换牙期)
- 外伤导致牙齿断裂或脱落
⚠️ 特别提醒:牙齿脱落要捏住牙冠部位(不要碰牙根),用生理盐水或牛奶浸泡,30分钟内带到医院再植高。
五、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
每天早晚各刷一次远远不够,我们建议:
- 刷牙要到8岁:孩子手腕灵活性不足,难以完成有效清洁
- 牙线比牙刷更重要:乳牙排列较松,40%的龋齿发生在牙缝
- 控制"酸浴"时间:每次进食后口腔会经历20-30分钟的酸化过程,减少零食次数比限制甜食更重要
六、窝沟封闭不是一劳永逸
很多家长以为做完窝沟封闭就万事大吉。实际上封闭剂会随着咀嚼磨损,需要每半年检查一次完整性。佳处理时间是:
牙齿类型 | 建议年龄 |
---|---|
恒磨牙(六龄齿) | 6-8岁 |
第二恒磨牙 | 11-13岁 |
前磨牙 | 9-11岁 |
七、牙膏选择有讲究
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新指导:
- 出牙前:用纱布蘸温水擦拭牙龈
- 0-3岁:米粒大小含氟牙膏(500ppm)
- 3-6岁:豌豆大小含氟牙膏(1000ppm)
- 6岁以上:儿童专用含氟牙膏
注意查看成分表,避免选择含SLS(月桂醇硫酸酯钠)的牙膏,可能刺激口腔黏膜。
▌家长常问的两个问题:
Q:乳牙反颌需要立即矫正吗?
A:4岁前发现的地包天建议早期干预,简单的矫治器就能有效矫正,避免影响颌骨发育。
Q:电动牙刷适合儿童吗?
A:4岁以上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电动牙刷,但要注意选择软毛、小刷头,且振动频率不超过15000次/分钟。
后想说,孩子的牙齿健康其实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。在我接触的中,那些拥有规律作息、均衡饮食的孩子,牙齿问题往往更少。不妨从今天开始,和孩子一起完成"21天刷牙打卡",让保护牙齿成为全家人的健康习惯。
(本文参考《儿童口腔健康护理指南》编写,临床数据来自2019年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