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套怎么选?正畸医生教你3步找到适合自己的类型
近收到很多读者留言:"想戴牙套但不知道怎么选""不同牙套差别大吗?"。作为在医美行业工作10年的编辑,我拜访了3位正畸医生,整理了这份通俗易懂的牙套选择指南。
一、先搞懂主流牙套的3大类型
现在的牙套早已不是"铁齿铜牙"的年代了,主要分为:
1. 传统金属牙套
就是我们常说的"钢牙",价格亲民(约1-2万)。优点是矫正力度强、速度较快,适合复杂病例;缺点是美观度较低,刚开始可能会磨嘴。
2. 陶瓷牙套
托槽是接近牙齿颜色的陶瓷材质(约2-3.5万)。比金属款隐蔽,但稍微厚一点,不适合牙齿特别拥挤的情况。
3. 隐形牙套
透明的塑料牙套(约3-6万),可自行摘戴。隐蔽但需要高度自律,每天要戴够20小时以上,适合轻度到中度矫正。
医生提醒:价格仅供参考,具体要看所在城市和矫正难度。建议先拍片检查,有的牙齿问题不适合用隐形牙套。
二、按年龄这样选更科学
青少年(12-18岁)
这个阶段骨骼可塑性强,医生一般推荐金属或陶瓷牙套。很多孩子选择金属自锁托槽,复诊间隔长(6-8周一次),不影响课业。
成年人(18-40岁)
职场人士偏爱隐形牙套,见客户时完全看不出来。但如果是龅牙或地包天,可能需要配合传统牙套。
40岁以上
要重点评估牙周健康情况。轻度问题可用隐形矫正,复杂的可能需要联合治疗,不建议自行网购牙套。
三、戴牙套前后必须知道的5件事
- 准备期:一定要先治疗蛀牙和牙周炎,否则戴上牙套后更难清洁
- 适应期:前3天可能酸痛,可以吃软食,用正畸保护蜡防止磨嘴
- 清洁:必备冲牙器、牙缝刷,每次吃完东西都要清洁
- 复诊:传统牙套每月1次,隐形牙套每2-3个月取新牙套
- 保持器:拆牙套后少要戴2年保持器,否则容易反弹
矫正牙齿就像跑马拉松,选对牙套只是起点。建议先去正规医疗机构做初检,医生会根据你的牙齿模型、X光片给出方案。记住,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。